SEC流動質押監管風暴


💥SEC一紙“員工聲明”,把流動質押劃進聯邦證券法範疇,直接引爆監管風暴。
傳統金融圈喊“雷曼2.0⚠️”,加密行業怒斥“誤導+不懂”,甚至SEC委員也出來反駁。
這不只是政策爭議,而是一場 監管 vs 創新 的正面對撞。
全文詳見:

📍前SEC幕僚 Amanda Fischer 首先發難:
“流動質押 = 重復抵押(Rehypothecation)= 雷曼倒閉前的高風險結構”💣
她列出四大風險:
▪ 多重質押帶槓杆
▪ 中介失效恐引發踩踏
▪ 解質押延遲(ETH最長需11天)
▪ 無監管兜底,系統性脆弱
結論:SEC這是在默許風險!

😡行業炸了:
VanEck、Helius、Magic Eden 等齊發聲——
🧾“鏈上透明,不等於黑箱金融”
⚠️“把傳統模型強套DeFi邏輯,是誤讀,更是誤導”
他們的共識是:監管視角錯了方向。

💥意外的是,SEC內部也不買帳。
委員 Crenshaw 罕見發聲反駁:
🔹聲明僅是員工意見,不具法律效力
🔹大量假設前提未經驗證(注釋n.11、n.18、n.24)
🔹沒有提供清晰標準,反而制造更多混亂
她還提醒用戶:“不要盲目照做,保持警惕。”🚨

🔍焦點其實不在“質押風險”,而是: ❗監管者是否還在用“08年思維”應對“鏈上新物種”?
💡Fischer擔心風險失控
💡行業認爲協議自帶緩釋機制
💡SEC內部懷疑這套邏輯根本站不住腳

📌這就是現實:
監管怕踩雷、怕系統性風險;行業怕誤殺、怕創新被誤解;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監管體系在舊範式中卡殼。

🔮結語:
流動質押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是監管試金石。 是否還照搬舊邏輯,還是嘗試理解鏈上結構?
美國政策如何走,或將決定下一個監管週期的基調。歡迎討論👇
你站在哪一邊?
ETH3.84%
ME-0.93%
DEFI11.7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