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重返穩定幣賽道:從自建野心到隱匿布局

robot
摘要生成中

Meta的穩定幣之路:從自建野心到隱匿布局

三年前,Meta(當時還叫Facebook)雄心勃勃地推出了Libra項目,試圖建立一個"數字美元替代品"。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在監管機構和國會的反對下最終失敗,Meta被迫退守。

如今,Meta似乎換了一種方式重返穩定幣賽道。今年年初,曾主導Facebook支付系統搭建的Ginger Baker被任命爲支付產品副總裁,這被視爲Meta重返穩定幣領域的信號。據報道,Meta正在探索將穩定幣作爲支付解決方案,特別是用於其平台上內容創作者的收入結算。

與Libra時代不同,Meta這次不再試圖自己發行穩定幣,而是轉向分銷現成的合規幣種如USDC。它將清算和儲備交由第三方,只保留流量聚合與帳戶系統這兩個最熟悉的領域。這種"輕投入、快結算、強沉澱"的路徑,比起當年"自建央行"的重型方案,更貼合互聯網平台的盈利邏輯。

然而,監管機構的警惕並未因此消散。美國參議員向扎克伯格發出質詢,質疑Meta是否借合作名義繞道重啓"私有貨幣網路"。他們指出,即便不直接發行穩定幣,只要仍控制帳戶與清算通路,系統性風險就依然存在。

Meta的轉變反映了穩定幣領域更大的結構性變化。隨着監管邊界的明確,平台不再爭奪"發行權",而是圍繞"流量端口"展開競爭。穩定幣正在從面向用戶的資產,變成嵌入系統底層的清算模塊。對用戶而言,穩定幣正退化爲一個不可見的"結算API"。

這種變化正重構着支付範式。資金流動方式正從以銀行爲中心的封閉網路,轉向平台主導的"接口+清算"組合網路。發行方負責儲備管理與鏈上清算,而像Meta這樣的平台則扮演新一代渠道商,構建帳戶系統、支付場景與用戶交互。

盡管Meta不再直接發行穩定幣,但它掌握的恰恰是曾經由央行、清算機構和銀行分工完成的系統------身分驗證、資金調度與支付路徑。這引發了新的問題:如果一個平台不發穩定幣,卻掌控了資金流向、帳戶建立和數據沉澱,它到底是工具提供者,還是新一代的清算組織?

當穩定幣真正成爲平台級基礎設施,公衆關注點也隨之轉移。從"應不應該發行",變成了"誰在定義支付"。誰控制資金進出路徑,誰就有能力重構費率結構、設定準入門檻,乃至重新定義交易發生方式。

Meta的新一輪嘗試,正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展開。關於平台與金融邊界的討論,也許才剛剛開始。

USDC-0.0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梭哈爸爸vip
· 23小時前
偷偷布局还是跑不掉
回復0
戴上帽子说话vip
· 23小時前
祖马又玩新花样
回復0
养老笑看大饼vip
· 23小時前
就这出息 又想搞事情了
回復0
PessimisticOraclevip
· 23小時前
扎克伯格又在玩套路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