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哲學:從個人計算機到全球超級計算機的自由之路Web3的核心理念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個人計算機的誕生。它的本質是將技術主導權還給個體,讓用戶能夠自主管理帳戶和資產,與他人進行可驗證的交互,並自由參與網路治理。這種賦予個人自主權的思想與60年代末興起的反主流文化運動不謀而合,並在隨後的開源運動和互聯網精神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史蒂夫·喬布斯是這一理念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受《全地球目錄》雜志的影響,該雜志倡導個體獨立思考和掌控命運。1975年,喬布斯參與了"手搓計算機俱樂部",這成爲硅谷個人計算浪潮的源頭。次年,他與沃茲尼亞克共同創辦了蘋果公司,推出了Apple I。在80年代,開源技術開始萌芽,"自由軟件運動"興起。理查德·斯托曼提出軟件應賦予用戶基本自由與掌控權。同時,"黑客倫理"也被系統化,強調信息自由、去中心化和個人創造力。90年代,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對數字隱私的關注也隨之增加。1993年發布的《Cypherpunk宣言》強調了數字隱私在開放社會中的重要性。這些理念推動了密碼學的發展,最終導致了2008年比特幣的誕生。2013年,Vitalik Buterin提出將區塊鏈技術從單一貨幣用途拓展爲通用計算平台的想法,這成爲以太坊的雛形。Gavin Wood加入項目後,不僅幫助以太坊從理論走向實踐,還在2014年首次系統性提出了"Web3"的概念。從個人計算機到Web3,我們看到了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如果說喬布斯領導的個人計算機革命是爲大衆打造"人人可用"的硬件終端,那麼Gavin Wood等人推動的Web3哲學則是在構建一臺"人人可編程"的全球超級計算機。這一願景的實現需要跨越技術、制度和文化的界限。盡管未來的具體形態還難以預測,但可以確定的是,Web3將繼續秉承個人自由和創造力的核心價值,努力構建一個真正以人爲本的數字世界。
Web3哲學:從個人計算到全球超級計算機的自由進化
Web3哲學:從個人計算機到全球超級計算機的自由之路
Web3的核心理念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個人計算機的誕生。它的本質是將技術主導權還給個體,讓用戶能夠自主管理帳戶和資產,與他人進行可驗證的交互,並自由參與網路治理。這種賦予個人自主權的思想與60年代末興起的反主流文化運動不謀而合,並在隨後的開源運動和互聯網精神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史蒂夫·喬布斯是這一理念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受《全地球目錄》雜志的影響,該雜志倡導個體獨立思考和掌控命運。1975年,喬布斯參與了"手搓計算機俱樂部",這成爲硅谷個人計算浪潮的源頭。次年,他與沃茲尼亞克共同創辦了蘋果公司,推出了Apple I。
在80年代,開源技術開始萌芽,"自由軟件運動"興起。理查德·斯托曼提出軟件應賦予用戶基本自由與掌控權。同時,"黑客倫理"也被系統化,強調信息自由、去中心化和個人創造力。
90年代,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對數字隱私的關注也隨之增加。1993年發布的《Cypherpunk宣言》強調了數字隱私在開放社會中的重要性。這些理念推動了密碼學的發展,最終導致了2008年比特幣的誕生。
2013年,Vitalik Buterin提出將區塊鏈技術從單一貨幣用途拓展爲通用計算平台的想法,這成爲以太坊的雛形。Gavin Wood加入項目後,不僅幫助以太坊從理論走向實踐,還在2014年首次系統性提出了"Web3"的概念。
從個人計算機到Web3,我們看到了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如果說喬布斯領導的個人計算機革命是爲大衆打造"人人可用"的硬件終端,那麼Gavin Wood等人推動的Web3哲學則是在構建一臺"人人可編程"的全球超級計算機。
這一願景的實現需要跨越技術、制度和文化的界限。盡管未來的具體形態還難以預測,但可以確定的是,Web3將繼續秉承個人自由和創造力的核心價值,努力構建一個真正以人爲本的數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