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币圈生态链及从业指南币圈的生态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又细分三级。想要在这个行业中往上爬并不容易,通常需要更高层级人士的帮助才能实现突破。## 上三层:决策者第一层是华尔街的资本巨头,他们从2020年左右就开始进入这个市场。第二层包括某些大型交易平台和顶级孵化器。这些机构投资项目时动辄数千万美元,有时甚至上亿。他们掌握着大量资金,需要不断投资以维持收益。第三层是一些知名的顶级基金、韩国领先的交易所,以及次一级的交易平台老板等。这些人负责制定行业规则,创造热点。比如北美的Deepin概念、2020年的DeFi热潮等,都是由他们策划并通过下层传播出去的。## 中三层:传播者 第四层包括一些较大的孵化器和二级顶级量化资金的老板。要在这一层站稳脚跟,至少需要拥有一亿美元的现金。第五、六层是逐级往下分布的。第五层是第四层的下属,第六层则是第五层的下属。主要由各级孵化基金和交易所构成。第六层是大多数散户努力的终点,可能是大型基金的总监,掌握数千万美元资金,在圈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粉丝基础。这三层的主要职责是将上层创造的概念传递给下层的普通用户。## 下三层:普通用户主要由普通散户和C端用户组成,负责接盘。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是:上层创造,中层传递,下层接盘。## 东西方资本的差异东西方资本在这个市场中呈现出两个平行宇宙的状态。例如去年十月,东方资本关注比特币二层和衍生品,而西方则专注于Deepin。这种差异导致两边的概念难以互相认同。没有西方资本的支持,东方项目难以做大;同样,西方项目若缺乏东方资本的参与,也难以在东方市场获得认可。若能打通这种信息壁垒,就有可能获得套利机会。比如将中国市场热门的概念引入韩国,但这需要认识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士,并说服他们投资。## 如何进入币圈首先,要对这个行业有真正的兴趣,而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这个行业涵盖面很广,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后,去寻找在该领域成功的人士建立联系。人们通常愿意帮助与自己志同道路的人。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多参加线下活动。观察每个场合中的关键人物,了解他们是正面还是负面代表。有些人认识很多人但不受尊重,而有些人能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并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后者往往更有前途。在寻找工作时,建议去四五六层的重要岗位,或者有潜力晋升到重要位置的岗位。去第三层的边缘岗位不如去四五六层。要注意观察老板的实力和成就,避开那些因小有成就就自满的人。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快速找到有自己成功模式的前辈或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很重要。## 代币模型与投资人关系做项目时要明白,初期投资人与你是利益一致的。他们投资是为了未来获利,而你发行空投是为了完成运营目标。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情。一些项目能在大型交易平台上进行空投,是因为他们有资源和关系。他们是先与平台达成合作,获得用户基础,然后再设计空投模型。这个顺序很重要。因此,关键是要得到有影响力人士的认可。做项目时,要把早期投资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支持你的人能赚到钱。具体做法包括:调动投资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你的盟友,扩大项目影响力。不仅要做好空投,还要会"画饼"。给投资人和用户描绘美好前景,这需要很强的运营能力。在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时,要遵守一个潜规则:不能亏损直接投资你的人,但可以接受他们介绍的人亏损。这是行业内默认的做法。当项目规模扩大后,确保身边的核心支持者都得到了好处,之后主要从散户那里获利。散户通常是用闲钱投资,亏损对他们影响不大。总之,要尽量保证直接相关人的利益,多结交有实力的朋友,从他们周围的人那里获利。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用户关系与投资策略处理好用户关系很重要,否则代币一发行就可能无人问津。比如一些AI币或挖矿币,如果空投预期管理不当,上线后可能立即遭遇抛售,连早期投资者都无法获利。以某交易平台上的项目为例,如BounceBit。我们公司看重restaking赛道,在上面投入不少。但BounceBit给我们的收益比例很低,这表明项目方可能还留有资金。散户可能会认为项目方给得太少而失望,但内行人知道这意味着项目方有能力在低点买入。作为早期VC,我们能准确知道项目方的代币分配情况、现金储备,以及公开的tokenomics中哪些信息可能不实。这些信息让我们能在适当时机在二级市场抄底。再如TIA和TICO项目,我们都有投资。TIA在场外市场炒到3美元多,散户可能会亏损。但我们知道第一轮价格只有0.015美元,所以实际价格可能在1-2美元之间。我们在低于2美元时大量买入,后来涨到十几美元,获利颇丰。投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投资就无法获得内部信息。成熟的投资者应该知道从哪里赚钱,不一定非要短期内翻倍。关键是在代币上线时知道该如何操作才能盈利。如果散户不接盘,那可能是营销出了问题,要么是操作不当,要么是资源不足。大型孵化器通常会入股媒体公司,控制多个KOL和基金,有能力影响市场。对于小股东或新人,就只能面向散户了。需要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才能形成方法论。然后利用这些经验和资金向上发展,寻找更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这才是正确的定位。不要将资金过多地花在找KOL宣传上,那样可能导致没有足够资金来维持项目运营和市场。在项目不成熟时使用身边人的资金很容易失败。## 年轻人如何脱颖而出现在的年轻人与我们那个年代有很大不同。我们刚开始工作时,为了省钱可以忍受各种困难。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随便找份金融工作就能年入二三十万,不愿意吃太多苦。要想脱颖而出,关键是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一点。首先是认知,你了解的事物要比同龄人多。其次是情商,不是简单的奉承领导,而是让领导看到你能为他带来的利益,以及你的忠诚度和品质。然后才是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其实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些能力差别不大。在我们公司培训一个月,基本就能了解整个行业的运作。最重要的是人品。我们这个行业,大家最看重的就是人品,就是能否创造情义价值和利益价值。至于何时自己创业,其实跟着有经验的人干和自己干并不矛盾。真正欣赏你的人,看到你有能力,一定会给你机会。有人支持,你会更有底气去尝试。我们更希望找那种能信任、能带来共赢的员工或合作者。创投资本最喜欢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更有动力追求成功。但作为雇主,还是希望员工能带来共赢。最关键的是要信任员工,相信他们成功后能回报你。这个行业一开始就像个草台班子,靠的是传帮带。当年带我的人就嘱咐我,等我有成就后要去帮助别人,用真诚的心去带新人。我觉得我做到了这一点。## 如何平衡Web3和Web2的工作我不仅在Web3领域有产业,在Web2领域的产业甚至更多,取得的成就也更大。在Web3方面,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在帮我处理事务,而在Web2领域,我还需要继续努力。优秀的人首先体现在精力上。我每天只睡4-5个小时,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建议你不要放弃Web2的工作,同时也要发展Web3。让自己的Web3事业逐步成长,这样你才能不断给自己动力:我很强,我能更强。你在Web2每月赚四五千美元其实已经不错了。如果完全放弃,可能会影响你的心态。万一Web3赚不到这么多,你会觉得放弃稳定工作是个错误决定。心急往往容易出错。记住,慢就是快。你可以合理分配时间。每天少睡1-2小时,减少娱乐时间,多工作。给自己定个一两年的目标。比如两年后要在Web3达到什么成绩,从收入、认知、人脉各方面都要有清晰规划。想在Web3有成就,要全面考虑。比如出差时,要认识各地的行业朋友,让他们招待你。很多年轻人只说要赚钱,比如赚100万、1000万。但你得想清楚怎么赚。假设一年要赚500万,你可以这么规划:前10个月就是生存,第11个月起步,第12个月赚490万。然后想清楚前10个月该积累什么,学习什么,认识谁,如何激励自己。做投研赚钱和学业并不冲突。建议你先去公司实习。这能让你系统了解行业运作,哪些事可行哪些不可行。你就能判断那些传闻消息的价值。自己摸索的话,看到的都是别人发布的信息,难以判断真伪。进公司实习,哪怕只有一两个月,你能与同事建立深厚关系,特别是带你的领导,以后保持长期联系。等你完成学业,再读个研究生,几年后回来,如果他已经升到高位,你再去找他就很有优势了。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只要你没有问题,帮助过你的人会一直支持你。不是说你帮助过的人会回报你,而是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会继续帮你。所以,去公司要多认识些优秀活跃的同事。即使是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公司的,也要想办法让老板赏识你。这样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大。## 提高Web3就业能力的关键技能在我看来,提升社交能力非常重要。无论你的研究水平有多高,如果缺乏强大的社交网络和资源获取能力,在这个领域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我们在投资项目时,并不完全依赖于研究结果,因为即使看好一个项目,如果没有机会参与,也无济于事。而且,如果资源获取能力不足,可能只能看到项目的公开融资信息,错过早期投资机会。我以前学的是硬件编程,参加过各种机器人和ACM比赛。但大三时开始辅修金融学,让我意识到,经济和资源管理才是核心。我尊重技术专家,但我不会成为纯技术型人才。这个行业中,很多事情需要靠关系推进,这是我的强项。所以,除了技术能力外,社交能力同样重要。除非你应聘公司的CTO,否则很少有老板只看重技术水平。## 如何在加密领域建立专业网络刚开始时,我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社交网络。因为没有资金但又想赚钱,我会主动联系人,加入一些高端微信群,找出群里有影响力的人,加他们的微信。我会询问他们如
币圈生态金字塔:从零开始的Web3创业之路
币圈生态链及从业指南
币圈的生态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又细分三级。想要在这个行业中往上爬并不容易,通常需要更高层级人士的帮助才能实现突破。
上三层:决策者
第一层是华尔街的资本巨头,他们从2020年左右就开始进入这个市场。
第二层包括某些大型交易平台和顶级孵化器。这些机构投资项目时动辄数千万美元,有时甚至上亿。他们掌握着大量资金,需要不断投资以维持收益。
第三层是一些知名的顶级基金、韩国领先的交易所,以及次一级的交易平台老板等。
这些人负责制定行业规则,创造热点。比如北美的Deepin概念、2020年的DeFi热潮等,都是由他们策划并通过下层传播出去的。
中三层:传播者
第四层包括一些较大的孵化器和二级顶级量化资金的老板。要在这一层站稳脚跟,至少需要拥有一亿美元的现金。
第五、六层是逐级往下分布的。第五层是第四层的下属,第六层则是第五层的下属。主要由各级孵化基金和交易所构成。
第六层是大多数散户努力的终点,可能是大型基金的总监,掌握数千万美元资金,在圈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粉丝基础。
这三层的主要职责是将上层创造的概念传递给下层的普通用户。
下三层:普通用户
主要由普通散户和C端用户组成,负责接盘。
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是:上层创造,中层传递,下层接盘。
东西方资本的差异
东西方资本在这个市场中呈现出两个平行宇宙的状态。例如去年十月,东方资本关注比特币二层和衍生品,而西方则专注于Deepin。
这种差异导致两边的概念难以互相认同。没有西方资本的支持,东方项目难以做大;同样,西方项目若缺乏东方资本的参与,也难以在东方市场获得认可。
若能打通这种信息壁垒,就有可能获得套利机会。比如将中国市场热门的概念引入韩国,但这需要认识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士,并说服他们投资。
如何进入币圈
首先,要对这个行业有真正的兴趣,而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这个行业涵盖面很广,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后,去寻找在该领域成功的人士建立联系。人们通常愿意帮助与自己志同道路的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多参加线下活动。观察每个场合中的关键人物,了解他们是正面还是负面代表。有些人认识很多人但不受尊重,而有些人能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并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后者往往更有前途。
在寻找工作时,建议去四五六层的重要岗位,或者有潜力晋升到重要位置的岗位。去第三层的边缘岗位不如去四五六层。要注意观察老板的实力和成就,避开那些因小有成就就自满的人。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快速找到有自己成功模式的前辈或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很重要。
代币模型与投资人关系
做项目时要明白,初期投资人与你是利益一致的。他们投资是为了未来获利,而你发行空投是为了完成运营目标。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情。
一些项目能在大型交易平台上进行空投,是因为他们有资源和关系。他们是先与平台达成合作,获得用户基础,然后再设计空投模型。这个顺序很重要。
因此,关键是要得到有影响力人士的认可。做项目时,要把早期投资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支持你的人能赚到钱。
具体做法包括:调动投资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你的盟友,扩大项目影响力。不仅要做好空投,还要会"画饼"。给投资人和用户描绘美好前景,这需要很强的运营能力。
在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时,要遵守一个潜规则:不能亏损直接投资你的人,但可以接受他们介绍的人亏损。这是行业内默认的做法。
当项目规模扩大后,确保身边的核心支持者都得到了好处,之后主要从散户那里获利。散户通常是用闲钱投资,亏损对他们影响不大。
总之,要尽量保证直接相关人的利益,多结交有实力的朋友,从他们周围的人那里获利。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用户关系与投资策略
处理好用户关系很重要,否则代币一发行就可能无人问津。比如一些AI币或挖矿币,如果空投预期管理不当,上线后可能立即遭遇抛售,连早期投资者都无法获利。
以某交易平台上的项目为例,如BounceBit。我们公司看重restaking赛道,在上面投入不少。但BounceBit给我们的收益比例很低,这表明项目方可能还留有资金。
散户可能会认为项目方给得太少而失望,但内行人知道这意味着项目方有能力在低点买入。作为早期VC,我们能准确知道项目方的代币分配情况、现金储备,以及公开的tokenomics中哪些信息可能不实。这些信息让我们能在适当时机在二级市场抄底。
再如TIA和TICO项目,我们都有投资。TIA在场外市场炒到3美元多,散户可能会亏损。但我们知道第一轮价格只有0.015美元,所以实际价格可能在1-2美元之间。我们在低于2美元时大量买入,后来涨到十几美元,获利颇丰。
投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投资就无法获得内部信息。成熟的投资者应该知道从哪里赚钱,不一定非要短期内翻倍。关键是在代币上线时知道该如何操作才能盈利。
如果散户不接盘,那可能是营销出了问题,要么是操作不当,要么是资源不足。大型孵化器通常会入股媒体公司,控制多个KOL和基金,有能力影响市场。
对于小股东或新人,就只能面向散户了。需要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才能形成方法论。然后利用这些经验和资金向上发展,寻找更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这才是正确的定位。
不要将资金过多地花在找KOL宣传上,那样可能导致没有足够资金来维持项目运营和市场。在项目不成熟时使用身边人的资金很容易失败。
年轻人如何脱颖而出
现在的年轻人与我们那个年代有很大不同。我们刚开始工作时,为了省钱可以忍受各种困难。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随便找份金融工作就能年入二三十万,不愿意吃太多苦。
要想脱颖而出,关键是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一点。首先是认知,你了解的事物要比同龄人多。其次是情商,不是简单的奉承领导,而是让领导看到你能为他带来的利益,以及你的忠诚度和品质。
然后才是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其实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些能力差别不大。在我们公司培训一个月,基本就能了解整个行业的运作。
最重要的是人品。我们这个行业,大家最看重的就是人品,就是能否创造情义价值和利益价值。
至于何时自己创业,其实跟着有经验的人干和自己干并不矛盾。真正欣赏你的人,看到你有能力,一定会给你机会。有人支持,你会更有底气去尝试。
我们更希望找那种能信任、能带来共赢的员工或合作者。创投资本最喜欢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更有动力追求成功。
但作为雇主,还是希望员工能带来共赢。最关键的是要信任员工,相信他们成功后能回报你。
这个行业一开始就像个草台班子,靠的是传帮带。当年带我的人就嘱咐我,等我有成就后要去帮助别人,用真诚的心去带新人。我觉得我做到了这一点。
如何平衡Web3和Web2的工作
我不仅在Web3领域有产业,在Web2领域的产业甚至更多,取得的成就也更大。在Web3方面,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在帮我处理事务,而在Web2领域,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优秀的人首先体现在精力上。我每天只睡4-5个小时,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建议你不要放弃Web2的工作,同时也要发展Web3。让自己的Web3事业逐步成长,这样你才能不断给自己动力:我很强,我能更强。
你在Web2每月赚四五千美元其实已经不错了。如果完全放弃,可能会影响你的心态。万一Web3赚不到这么多,你会觉得放弃稳定工作是个错误决定。心急往往容易出错。记住,慢就是快。
你可以合理分配时间。每天少睡1-2小时,减少娱乐时间,多工作。给自己定个一两年的目标。比如两年后要在Web3达到什么成绩,从收入、认知、人脉各方面都要有清晰规划。
想在Web3有成就,要全面考虑。比如出差时,要认识各地的行业朋友,让他们招待你。
很多年轻人只说要赚钱,比如赚100万、1000万。但你得想清楚怎么赚。假设一年要赚500万,你可以这么规划:前10个月就是生存,第11个月起步,第12个月赚490万。然后想清楚前10个月该积累什么,学习什么,认识谁,如何激励自己。
做投研赚钱和学业并不冲突。建议你先去公司实习。这能让你系统了解行业运作,哪些事可行哪些不可行。你就能判断那些传闻消息的价值。自己摸索的话,看到的都是别人发布的信息,难以判断真伪。
进公司实习,哪怕只有一两个月,你能与同事建立深厚关系,特别是带你的领导,以后保持长期联系。等你完成学业,再读个研究生,几年后回来,如果他已经升到高位,你再去找他就很有优势了。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只要你没有问题,帮助过你的人会一直支持你。不是说你帮助过的人会回报你,而是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会继续帮你。
所以,去公司要多认识些优秀活跃的同事。即使是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公司的,也要想办法让老板赏识你。这样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大。
提高Web3就业能力的关键技能
在我看来,提升社交能力非常重要。无论你的研究水平有多高,如果缺乏强大的社交网络和资源获取能力,在这个领域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我们在投资项目时,并不完全依赖于研究结果,因为即使看好一个项目,如果没有机会参与,也无济于事。而且,如果资源获取能力不足,可能只能看到项目的公开融资信息,错过早期投资机会。
我以前学的是硬件编程,参加过各种机器人和ACM比赛。但大三时开始辅修金融学,让我意识到,经济和资源管理才是核心。
我尊重技术专家,但我不会成为纯技术型人才。这个行业中,很多事情需要靠关系推进,这是我的强项。所以,除了技术能力外,社交能力同样重要。除非你应聘公司的CTO,否则很少有老板只看重技术水平。
如何在加密领域建立专业网络
刚开始时,我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社交网络。因为没有资金但又想赚钱,我会主动联系人,加入一些高端微信群,找出群里有影响力的人,加他们的微信。我会询问他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