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SEC拥抱加密货币:监管变革推动DeFi全面合规化
SEC拥抱加密货币时代:监管范式的重大转变
1929年大萧条促成了美国证监会(SEC)的成立,但此后SEC并未阻止任何金融创新或危机。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量化投资失败几乎引发了另一次大危机,然而1999年电子交易系统(ATS)条例仍如期生效。2008年金融危机后,尽管针对暗池交易的监管加强,但暗池仍继续存在。
2025年,在Gary Gensler离职后,SEC决心拥抱未来趋势——全面链上化和合规化。链上化意味着实物资产代币化(RWA)只是开始,未来的交易、资产分配和生息都将围绕区块链进行。合规化则包括将空投、质押、初始交易所发行(IXO)和奖励等纳入监管框架,打造具有美国特色的超级应用(Reg Super-App),使去中心化金融(DeFi)在美国重新定义。
SEC的生存危机
加密货币的崛起给SEC带来了生存危机。SEC监管态度的转变可分为三个阶段:Gary Gensler离职、现任主席Atkins上任后成立Crypto Task Force、以及最终推出Project Crypto计划。
在4-7月期间,SEC一方面结束了与Ripple、Kraken等公司的诉讼,另一方面面对Coinbase、灰度等公司要求放松监管的压力。Ripple案的结束标志着SEC从"执法式监管"向"监管式服务"转变。随后,Kraken重启IPO进程,Robinhood开始推进代币化股票业务。
批准比特币和以太坊ETF的实物质押和赎回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其他币种和形式仍需逐案审批。面对可能被削弱的监管权力,SEC不得不采取行动。
特朗普政府选择支持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并推动Genius Act等立法。CFTC已开始扩大其权限,白宫的加密货币报告实质上接受了现有DeFi的各个方面。
SEC此前已将稳定币监管权转移至银行监管机构,更多数字资产监管权限划归CFTC。在Clarity Act可能成为法律之前,SEC需要从行政实践入手,抢先划分监管势力范围。
目前,SEC在批准更多质押型ETF、任意币种ETF发行、代币化股票、加密企业上市和财库公司批准等方面采取拖延策略。7月17日传出SEC可能与CFTC合并的消息,CFTC随后也推出了Crypto Sprint计划。
SEC和CFTC在加密货币时代的分管局面将终结。为了最大化部门利益,SEC只能选择拥抱新时代,放弃旧世界的教条。
真实世界的"链上化"
DeFi的全面合规化意味着离岸套利时代的终结。SEC的Project Crypto从人、财、规三个方面详细规定了DeFi的监管框架。
人员方面,鼓励开发者回到美国本土。只要与监管机构沟通得当,稳定币、IXO和代币化项目都可以在美国进行。SEC承诺保护开发人员安全,鼓励良性竞争。
资金方面,不再需要海外套壳,也无需过度关注去中心化程度。代币发行、链上活动和奖励分发全部合规化。自托管交易被视为美国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各类加密质押ETF将全面开放。
规则方面,链上化成为主旋律。RWA被细分为股票、债券、权益和实物等类型,代币化股票和私募市场代币化(Pre-IPO)的窗口开放。这可能是比计算机化更深刻的变革,任何可金融化的资产都将被代币化,信息不对称将被大幅减少。
最终,DeFi将成为新的金融形式,而非传统金融的补充。以太坊可能成为美国金融霸权的新载体。
本次RWA不再局限于合成资产或虚拟化托管发行,而是直接打通任意资产上链的可能性。例如,新上市的Figma保留了发行代币化股票的选项。
结语
Project Crypto可被视为DeFi的证券法时刻。尽管具体实施细节和政策接受度仍存在不确定性,但CFTC和SEC未来可能融为一体,因为数字商品和数字证券的界限将越发模糊。这一监管范式的转变,无论是成为金融泡沫的助推器还是资产创新的必经之路,都将对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